第(2/3)页 索性不用训练也算好事。 陈默手中拿着电话本,一边回忆上次给家里写信的内容,一边想象着小妹和小弟,这时候应该都在家里吧。 小年啊。 按照老家的习俗,明天家里要请灶王爷,还要请家堂,也就是挂家族轴子,炕一些烧饼孝敬老祖宗。 印象中,从小年开始,家里都要开始忙着备年货,扫房子等等。 “秀才,别愣着啊,到你了。” 陈默思绪都飘到了家里,只顾跟着队伍前进,都没注意什么时候排到了门口。 “好,谢谢。” 陈默对着提醒的新兵笑了笑,而后低头看了眼电话簿上的号码,其实就六位数,加上区号也就十位。 早就背得滚瓜烂熟,可不知道为什么,每次给家里打电话,还是要一遍一遍的看。 走到空着的话机旁,陈默拿起话筒贴在耳旁,手指点着区号加数字,摁下拨听键,对面提示占线。 再拨,还是占线。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自家那一带,就村长家有这种话机,平时还好点,这临近小年,在农村就是大日子,想打电话的人肯定不少。 陈默站着等了一会,再拨终于通了。 “李婶家吗?我是陈默,麻烦你帮我喊下我爸妈。” “哦呦!是学军家的老大啊。”对面传来村长媳妇的声音:“你在外头当兵中不中啊?能吃饱饭吗?训练累不累?” “谢谢李婶关心,在这都挺好的。” “欸,那就好,让你爸妈给你说吧。” 陈默就听到这一句,后面话筒中就传来一阵咵啦喀啦的噪声,然后:“小默,你吃饭了没啊。” 是母亲刘凤兰的声音。 “妈。” “诶,我跟你爸就知道你今天会打电话,早早就过来等着呢。”刘凤兰开心的说道:“小默,部队里面生活苦不苦,你写的信小锋都给我念了。” “说你在部队吃得好,睡得好,还长胖了是不是?” “嗯,这边饭菜多,吃多少都有,还每餐有煮鸡蛋吃。” “那就好,那就好,那我就放心了,对了,明天小年你们部队过不过?要是过的话记得给你那的战友买点礼物啊,别怕花钱,你爸给你寄的钱收到了吧?” “咱不怕花钱,出门在外要有点眼力劲,你信上说你们班有很多战友,还有班长,你明天去买点礼物,挑好的买啊。” “嗯,我知道了妈。”陈默突然间眼眶有些酸涩。 没注意,连带着声音都有些低沉。 电话那头的刘凤兰乍一听,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,她紧张的抓着话筒:“你咋了孩子?” “是不是在部队受欺负了?哎呀,你二叔前两天还回来说,这当兵不行,当兵容易挨欺负。” “你二叔现在在hainan跟着人家盖楼,可挣钱了,今年回来还戴着手表夹着皮包,要不咱这兵别当了,跟你二叔一起出去闯闯,好歹过年还能回来。” “你二叔也说你这兵还不如不当,去hainan能挣大钱。” 二叔? 若非母亲提起,陈默都差点忘记了自己还有这么一位亲戚。 二叔是父亲的堂兄弟,到了他这一辈关系已经有点远了。 老爸身体不怎么好,虽说有个木匠的手艺在手里,可在九十年代,这种下南方务工最盛行的时候。 窝在家中靠那点手艺,终究是被人看不起啊。 尤其是堂兄弟几个,关系最为明显,母亲口中这个二叔确实混得好,至少表面挺好。 九十年代初就在hainan那边折腾地产,后面越混越大。 据说以前都开公司了,后来一夜之间崩盘,但这几年一直都在那边混着,家里也不知道他具体干什么。 反正一年到头不见人,年底回来每次都很光鲜,印象中好像是这份光鲜,要到01年还是02年才被戳破。 什么开公司,什么带很多工人都是忽悠家里人的,纯纯就是瞎混的皮包客,就是把南方的一些小玩意,倒腾到北方偏僻点的地方卖。 按说这个年代,有这种思维也能把生意做起来,可他这个二叔没胆子,没魄力,还懒得很,就是跟着人家瞎混。 回忆起母亲口中说的这个二叔时,陈默立刻止住刚才的心酸,捧着话筒道:“妈,我没事,你别听他们瞎说。” “真没事?”刘美兰明显还不太相信。 “真没事妈,你别听我二叔在那瞎说,他怎么说你都别听,我在这好好的。” “不光你二叔,今年回来好多在外面跑生意的亲戚,听说你当兵去了,都没说好话,说当兵没出路,容易挨打。” “哎呀,你跟孩子说这干啥。”话筒中,传来父亲陈学军的声音。 紧接着,又是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,电话应该是被父亲给接到了。 “爸。” “诶。” “我是不是给家里添麻烦了。”陈默突然想起一些前世,二十年都不曾回家的原因。 不只是没脸回去,更是因为一些亲戚的闲言碎语,让当年浑浑噩噩的他,受不住那种每天萦绕在耳边的言论。 这些人从他参军开始就指指点点,从部队转业后,正中他们下怀。 其实这些人自始至终,说的都不是陈默,而是一直窝在家里,靠着一点零工养活孩子的父亲。 谁也不知道,都是亲戚,怎么就恶意那么大。 “对不起爸。”陈默又加了一句,但这句不是为这次说的,而是为了前世那二十年。 “瞎说什么呢,你妈说的那些不用管,没那事,你只管放宽心在部队好好的,有爸在呢。” “我知道爸,我会好好干,努力干,一定让咱家过上好日子。” “还有啊爸,我二叔要是找咱家借钱,你不要给啊。” 陈学军拿着话筒沉默了一会,开口道:“我知道了,我和你妈等着享福。” 第(2/3)页